据莫斯科发言人转述俄罗斯宣传门户网站Topwar.ru的消息,韩国国家情报院通过卫星监测和跨境情报网络发现,俄罗斯正与朝鲜秘密协调,计划在2025年7月至8月间发动一场「升级版夏季攻势」。
这份报告的核心结论是:朝鲜不仅将继续向俄罗斯提供海量炮弹和导弹,还可能首次派遣成建制作战部队进入乌克兰东部,配合俄军突破乌军防线。
韩国情报院的判断基于多重证据链。首先是朝鲜境内的军事调动异常:自2025年6月起,咸镜北道的罗先港和清津港夜间灯火通明,卫星图像显示大量集装箱被吊装上俄朝合资的「北极星航运」货轮,这些货轮通常经鞑靼海峡进入波罗的海,最终通过加里宁格勒转运至白俄罗斯边境。
韩国军方分析认为,这些集装箱内装载的正是朝鲜为俄军特制的152毫米榴弹炮炮弹——这种苏式口径弹药与俄军现役装备完全兼容,仅2025年上半年朝鲜就向俄罗斯输送了超过1200万枚。
更值得警惕的是朝鲜地面部队的动向。韩国情报院通过信号截获发现,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下属的第105机械化旅和第8特种作战旅在7月初突然中断日常训练,部队番号从公开军事部署图上消失。
结合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6月连续两次访朝的行程,韩国情报部门推测,这两支总计约8000人的部队可能已通过西伯利亚铁路秘密进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名义上是「协助重建基础设施」,实则为参与前线作战做准备。
不过,俄朝双方对韩国的指控始终保持「模糊外交」。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在7月25日的记者会上承认,确有朝鲜工兵部队在库尔斯克地区参与桥梁修复工作,但强调「这些人员不配备进攻性武器,也未进入冲突地带」。
朝鲜外务省则通过朝中社回应称,朝俄合作「完全符合国际法」,韩国的言论是「冷战思维的延续」。
俄朝军事合作并非突然爆发的,而是历经多年铺垫的。早在2024年10月,两国就签署《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当一方领土遭到武力攻击并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将立即以一切可用手段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
尽管条约未直接提及乌克兰,但俄罗斯已将乌东四州视为「新领土」,为援引条约条款埋下伏笔。
这种合作本质上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朝鲜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苏式弹药库存,其兵工厂可月产30万发152毫米炮弹,但受国际制裁限制,这些弹药无法转化为经济收益。
俄罗斯则以「技术换弹药」,向朝鲜提供卫星导航系统、导弹制导技术和S-400防空系统部件,帮助朝鲜提升远程打击能力。
在2025年3月的苏贾镇战役中,朝鲜士兵采用夜间渗透战术,利用改装的FPV无人机摧毁乌军3个火力点,这种「血火淬炼」的经验已反馈到朝鲜国内训练体系。
2025年7月朝鲜领导人视察炮兵训练时,特别强调要模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射击」,这正是俄军在乌克兰战场遭遇的典型场景。
乌克兰的防御体系正面临「三重困境」。首先是弹药短缺:尽管德国承诺提供22万发「猎豹」防空坦克炮弹,美国通过北约转交「爱国者」导弹,但乌军前线部队仍需节省炮弹使用频率,部分炮兵连的日均发射量从500发降至200发。
其次是士气危机:2025年7月下旬,因长期承受高强度作战压力且看不到胜利希望,乌军单日投降人数创下年度新高。更雪上加霜的是国内政治动荡,泽连斯基政府试图削弱国家反腐局独立性的举措引发大规模抗议,进一步削弱了战争支撑力。
北约虽在波兰举行代号「钢铁捍卫者-25」的大规模军演,集结3.4万兵力展示肌肉,但实际对乌军援却在「缩水」:美国将原计划用于乌克兰的资金转向本土钨矿投资,德国虽承诺资助乌克兰生产巡航导弹,但相关生产线年才能投产。
更讽刺的是,美国要求北约全额支付其提供给乌克兰的武器费用,这种「甩包袱」做法让欧洲盟友怨声载道。
韩国情报院推算,朝鲜每月可稳定向俄罗斯供应60-100万枚炮弹,这相当于俄军前线部队两周的消耗量。
而乌克兰依赖的西方弹药生产线因扩产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填补缺口。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警告称,俄乌冲突的胜负可能最终取决于「谁能撑到最后一个炮弹箱」。ballbet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