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学一名女博士李某某实名举报,将其博士生导师周某某推上了舆论浪尖。
2025年5月6日,李某某向河海大学纪委邮箱投递了一封近万字的实名举报信。信中言辞恳切、证据确凿,直指导师周某某 “三宗罪”:利益输送、学术失职和言语性骚扰:
2019年,李某某怀揣着对学术的热忱与憧憬踏入河海大学,成为周教授的博士生。彼时,她眼中的导师是学术权威,是引领自己攀登学术高峰的引路人。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六年的博士求学生涯,她并未如预期般在学术上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与栽培,反而深陷困惑与焦虑的泥沼。
李某某称,六年来从未得到周教授有效的学术指导,提交开题报告后,他长期不回复信息,电话不接,对她的学术进展不闻不问。
这种“放养式” 的指导方式,严重阻碍了李某某的研究进程。本应是充满探索与进步的学术时光,却因导师的失职,让她在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我国博士的标准学制为3-5年,虽说实际毕业时间因养模式、学科差异及个人研究进度等因素而存在波动。但可以想象,六年未毕业,导师又常常缺位,作为学生也的确够焦虑的。
因为导师总不接电话,无助的李某某将自己的困惑不满含蓄的发诸朋友圈。此举让周教授有了忌惮,他主动打电话约李某某去他办公室面谈。
在电话里再三确认是讨论论文后,李某某才决定前往。但正是这次约谈,彻底点燃了她心中的怒火,促使她下定决心站出来揭露真相。
因为,她预想中的学术讨论场景没有出现,却变成了周教授的大型性暗示现场。根据李某某提供的录音显示,周某某全程未提及论文开题相关内容,反而将话题引向 “夫妻私密生活”,并开着低俗的 “性暗示玩笑”。
唯一涉及学术的片段,也被周教授以一句 “事是这么个事,但不能这么说”而粗暴地打断。
在李某某明确拒绝继续讨论“夫妻私密话题”后,周就开始无端贬低李某某人格,称其 “心智有问题”,“情绪不稳定”。
周教授龌龊而油腻的言行,让李某某感到极度恶心与厌恶,也让她对导师的信任瞬间崩塌。
更令李某某无奈的是,对她的学术报告和论文不加片语指导的周教授,却十分热衷于约她私下见面或吃饭。
聊天记录显示,周教授曾三次以“顺路” 为由,要求前往李某某位于江北区的家中。其中一次要去的地点,跟李某某家根本不顺路。而在李某某明确表示 “丈夫出差” 后,他仍表示要前往,其意图昭然若揭,令李某某不安与恐惧。
除了学术失职和言语性骚扰,举报材料中还揭露了周教授涉嫌“索贿”。周持有李某某丈夫公司1%的股份,并于2022年收取1万元分红。
尽管周某某后续退回了这笔款项,但李某某坚称周教授从未对他丈夫的公司有过技术或学术方面的指导,所谓股份、分红,就是 “变相索贿”。
在学术领域,利益输送如同毒瘤,一旦滋生,便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让学术成果沦为利益交换的产物。
有媒体了解到,河海大学校方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参与关联企业经营。周教授的持股行为,显然涉嫌违反校规校纪,也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李某某还表示,自己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通过内部渠道解决问题。她曾向学院书记求助,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纪委不管这事”,这种推诿的态度让她心寒。
她多年来持续投诉,却始终无果,甚至在会议现场还遭遇校方加派保安的对待。最终,不得不以 “自毁式曝光” 的方式,向校纪委提交实名举报材料,期望能得到公正的处理。
但话说回来,这些年被曝光的“学术纣王”,又有哪个履历不辉煌呢?或许,正是这些所谓的“辉煌”成为了他们肆意妄为的资本吧?
此事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舆论场上,支持李某某的声音很多,他们认为李某某提供的录音与聊天记录已经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证明周教授的不当行为。呼吁彻底整顿师德师风。
然而,也有部分质疑的声音出现。有人指出李某某提供的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导师存在性骚扰行为。而此事件中利益纠葛复杂,是否因为丈夫与导师合作分红出现问题,才导致李某某的举报行为?
从李某某曝光的聊天记录和录音看,周教授虽未有实际的性骚扰行为,但作为导师,的确存在极大问题。
性骚扰事件中,受害者往往需要鼓起巨大的勇气才能站出来揭露真相。公众的猜测和质疑,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她们的力量,让她们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 的观点,反映出社会对性骚扰问题的认知偏差,也暴露出在面对此类事件时,我们的社会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接二连三的高校丑闻,是耻辱,却也如同一束束光,照见了高校师生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黑暗一角,揭露出高校生态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疾。
近年来,高校“导师权力过大”“性骚扰维权难” 等问题屡见报端,成为高校发展中难以回避的痛点。
在高校学术体系中,导师掌握着学生毕业、学术资源分配等关键权力,学生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权力上的不对等,使得学生在面对导师的不当行为时,往往敢怒不敢言。因为一旦学生选择反抗,就可能面临学业受阻、毕业延期等风险。最终大部分人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近年来,倡议高校建立反性骚扰机制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出于种种原因,相关机制并没有发挥明显作用,迫使很多学生不得不采取“网络曝光”的方式引发舆论关注。
然而,很多时候,即便学生勇敢地站出来举报,也可能因为校方的拖延、推诿或偏袒,最终不了了之。不仅受害学生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也让其他潜在的受害者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发声。
在舆论助推下,5月12日,针对此事,河海大学表示针对“李某某举报”一事,纪委已介入并成立调查组,具体详情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学术的净土不容玷污,师德底线不容践踏。我们期待河海大学能公平公正的彻查此事,给李某某一个满意的答复,给公众一个交代。
同时,学术公平需要共同守护,也希望这起事件能够成为契机,推动高校系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学术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女老板店内遇一男子骚扰,女老板忍无可忍发视频曝光,女老板要求评论区用小号道歉,男ballbet贝博